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陳斌 許雪 )近日,永興縣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掩飾、隱瞞犯罪所得案件。該案中,犯罪分子通過向貴金屬店訂購黃金的方式洗錢,導致涉案商戶損失價值百萬元的黃金。
2024年10月,某貴金屬店老板李某收到一筆訂單,一名陳姓男子聲稱要購買1千克黃金,李某便要求對方先付訂金。陳某向李某索要銀行卡賬號后,竟直接并支付80余萬貨款。自以為接到大單的李某即使看到轉(zhuǎn)賬戶名與陳某身份信息不符也未細想,并按要求將黃金交給陳某叫來取貨的人。直至自己的銀行卡被凍結(jié),報警后才得知陳某支付的“貨款”實則是詐騙資金。無獨有偶,另一貴金屬店老板王某同樣遇到類似情況。其在另一陳姓男子購買1.3千克黃金并支付80余萬貨款后,同樣銀行卡因涉嫌詐騙資金被凍結(jié)。經(jīng)查,兩起案件所涉共百萬余元購金款系電信詐騙所得贓款。目前,兩起案件均在進一步辦理中。
黃金作為硬通貨具有易儲存、價值高等特點,成了許多消費者的熱捧。但購買黃金也成為了一些犯罪分子洗錢新方式。
當前,打擊電信詐騙的態(tài)勢愈來愈嚴,除了通過購買黃金,犯罪分子還會通過花店、蛋糕店、煙酒店等進行大額消費套現(xiàn)。“現(xiàn)金蛋糕”“鮮花禮盒”等“天降大單”的背后,很可能隱藏著罪惡的消費洗錢陷阱。商戶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詐騙分子的洗錢“幫兇”,不僅會造成商戶財產(chǎn)損失,更會對其后續(xù)經(jīng)營產(chǎn)生重大影響。
檢察官提醒:廣大金店、花店等經(jīng)營者在進行大額交易時,務必仔細核實買家身份,選擇現(xiàn)場交易,對于不明來源的款項,務必保持警惕。遇到存在通過數(shù)字人民幣購買、要求分多天多筆支付、不考慮價格甚至提出加價購買、現(xiàn)場購買人與實際付款人不一致、消費者年齡與其購買力不符、等待他人轉(zhuǎn)款后才進行支付等情況,務必詳細詢問、多方核實,切勿因貪圖小利而成為不法分子洗錢的“工具人”。
組稿:李翔
責編:李翔
一審:李翔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